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协 发布时间:2025-11-03
10月31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基因”)承办的2025院士专家圆桌沙龙顺利召开。本次沙龙活动以“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干扰素α1b治疗恶性肿瘤的创新应用”为主题,汇聚全国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人干扰素α1b在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应用突破与未来方向,推动自主创新药物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院士领航:从抗病毒到抗肿瘤,经典药物再谱新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发表视频致辞。侯云德作为我国首个基因工程Ⅰ类新药——人干扰素α1b的研发奠基人,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突破。他回顾了人干扰素α1b在病毒性肝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新冠病毒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取得的全球领先成果,并对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拓展应用寄予厚望。他指出,“干扰素是老药,但干扰素α1b抗肿瘤是新药”,干扰素是一款经典药物,在抗病毒领域的探索日趋深入,但在抗肿瘤领域的潜力挖掘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大有可期。“经典药物新用”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干扰素α1b展现出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潜力,正是自主创新药物价值深挖的典范,期待产学研医协同,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主旨报告:临床数据彰显药物实力
在主旨报告环节,三位领域内权威专家分享了人干扰素α1b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用翔实的临床数据验证了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高天文教授以《人干扰素α1b治疗中国黑色素瘤的历史回顾》为题,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病例,揭示了人干扰素α1b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双重优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郭伟教授分享了一项“PD-1单抗±人干扰素α1b治疗不可切除晚期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设计。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石琼教授深入解读《人干扰素α1b治疗黑色素瘤专家共识(2024版)》,明确人干扰素α1b在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晚期系统治疗中的推荐方案。
跨界对话:多学科视角碰撞,拓展泛肿瘤应用新前景
高端对话环节,由三元基因副总经理刘金毅博士主持,高天文教授、石琼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宗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王金娟教授、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宋春青教授等多位临床专家,从头颈外科、妇产科、肿瘤内科等多学科视角,分享了干扰素α1b在各类肿瘤中的实际应用体会与前景展望。专家一致认为,该药不仅在黑色素瘤治疗中成效显著,在肺癌、肾癌、肝癌等泛肿瘤领域也具备广阔的探索空间。

此次院士专家圆桌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也为“医研企”协同创新搭建了高效交流平台。未来,三元基因将持续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平台,深化与临床专家的合作,推动人干扰素α1b在更多肿瘤领域的临床转化,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肿瘤患者健康福祉贡献力量。下一步,市科协也将继续发挥组织资源优势,支持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圆桌沙龙、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加强院士站企业与专家的紧密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