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IP数智化与未来艺术”科幻∞主题沙龙在京举办

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发布时间:2025-10-28

  10月2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外文国际传播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科幻IP数智化与未来艺术”科幻∞主题沙龙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文学、影视、设计与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创作者代表,共同探讨科幻IP的数智化发展路径与未来艺术的无限可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科幻作为连接科学与人文的重要桥梁,是激发创新思维、培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文化形态。

  在活动主题演讲环节,与会嘉宾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前沿科技在科幻创作与艺术表达中的应用,为观众带来了各具特色、多元视角的思维启发。

郑军作主题演讲

  著名科幻作家、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得者郑军以“中华武术与未来科技的融合叙事”为主题,以其《人形武器》系列科幻作品为例,探讨了如何将中华文化元素与未来科技场景相结合的创作实践。他表示,未来科幻创作应以科学为基础描写人的潜能与情感,使“人物线”与“科技线”重新统一,回归以“人”为中心的叙事传统,为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张译文作主题演讲 

  微像文化CEO、科幻影视项目出品人张译文则从IP孵化与影视转化的角度,讲述了科幻文学如何通过数字化运营实现多业态传播,驱动创新、文化与产业的重塑。她围绕刘慈欣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打造的动漫厂牌“超新星玩界”案例,分析如何以“玩”为核心理念的IP开发战略,以“玩”的文化精神打造中国原创科幻IP的新范式。

王硕作主题演讲

  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人文与未来创新设计中心全息艺术实验室主任王硕分享了其团队在全息艺术与科技交互领域的最新成果。从全息影像历史发展与多元概念到实验室里不断迭代的沉浸式科幻作品,“光影艺术”成为贯通科学与人文的跨维度语言,展示了“全息光影”如何成为连接科学与艺术的媒介,让东方美学与全球科技浪潮同频共振,在国际化合作教育、科技协同与文化输出的立体赛道上跑出“中国加速度”。

沙龙活动现场

  在沙龙对话环节,嘉宾与观众围绕“AI共创艺术”“未来叙事”“科幻产业化”等主题展开交流,深入探讨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趋势。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幻创作正在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社会想象的重要引擎,其数智化发展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全新的创造周期。

优秀作品创作者代表合影

  沙龙活动上,“科幻未来式”北京科幻作品征集活动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文学、平面设计、展示装置、游戏及VR/MR五大类别的优秀作品和入围作品名单揭晓。青年创作者以丰富的想象与多元媒介呈现了中国科幻的蓬勃活力,充分展示了新生代的创意潜能。

  “科幻∞主题沙龙”将持续打造思想与想象力的交流平台,汇聚创作者与科技力量,推动中国科幻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展现更强的原创表达与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