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柿都乡农科技有限公司科协 发布时间: 2025-09-15
为扎实推进2025年房山“全国科普月”活动,深入落实市科协基层科普专项行动要求,助力2025年支持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落地见效,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9月12日,北京柿都乡农科技有限公司科协在博士小院精心举办“农产品IP打造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科普讲座。活动特邀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朱启酒教授担任主讲人,吸引了房山地区种植户、农业企业从业者、乡村振兴工作者等100余名学员参与,成为市科协基层科普服务下沉、特色农业产业赋能的一项生动实践。
讲座中,朱启酒以房山大峪沟村磨盘柿为核心案例,结合该村柿子产业数十年发展历程,系统拆解了农产品IP打造路径,内容深度契合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需求。他表示,大峪沟村磨盘柿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既是房山特色农业的代表,也是2025年支持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培育的品类之一,却曾面临“有品质无品牌、有特产无特色”的困境,而IP打造正是破解这一难题、提升项目效益的关键。从挖掘磨盘柿“清代贡品”的历史文化底蕴,到设计“柿小峪”等贴近消费者的卡通形象,再到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现柿子采摘、柿饼制作的乡土场景,朱启酒用具体案例讲解了“文化赋能+视觉符号+场景营销”的IP构建逻辑,不仅为学员提供了方法指导,更指明了特色农业产业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品牌响”的转型方向,呼应了市科协基层科普专项行动中 “实用技术普及、产业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标。
在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板块,朱启酒仍以大峪沟村磨盘柿产业为样本,结合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的支持方向,分析了其转型路径。他介绍,传统柿子产业多以鲜果销售、简单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而借助项目扶持资源,可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柿饼深加工、柿子果酒研发、柿子主题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例如,依托磨盘柿种植基地打造“柿子文化园”,推出采摘体验、柿饼制作工坊、柿子主题民宿等项目,既能提升产品溢价,又能带动乡村文旅发展,形成“一产筑基、二产增值、三产赋能”的融合发展模式,这与市科协基层科普专项行动中 “推动科普与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要求高度契合。同时,朱启酒还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分享了如何借助电商平台拓宽磨盘柿销售渠道,以及通过“农校对接”“社区团购”等模式建立稳定消费群体,为学员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思路,帮助大家更好地对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次讲座紧扣房山乡村产业发展实际,以本土特色农产品为案例,将市科协基层科普专项行动的服务职能与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育目标深度融合,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性。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朱启酒的讲解,不仅学习了农产品IP打造的方法,也更清晰如何借助政策项目资源推动产业升级,未来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助力房山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2025年房山“全国科普月”活动、市科协基层科普专项行动及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增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