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科行创新奖”中期汇报交流会在京成功举行

信息来源: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发布时间: 2024-04-09

3月28日上午,一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科行创新奖”中期汇报交流会在京成功举行。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张锁江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杨维才院士,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李强、科技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何有华、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纪洲,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张晓虎,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松楠等领导出席,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地理与环境科学等五个院士培养团队及获奖学生、小观察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此次汇报交流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邢䪧主持。

张锁江线上致辞。他指出,“科行创新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该奖项通过创新性的课题,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青少年参与科学研究,以此鼓励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强调,青少年学习科学既是义务,更是责任。他希望,“科行创新奖”要继续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成为未来科学家的摇篮,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杰出科技人才。

李强在会上致辞。他指出,“科行创新奖”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重要项目之一,由五个学科院士团队对选拔出的一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优秀中学生进行一年的跟踪培养,助力其成为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与科学同行、与科学家同行,对科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此次中期汇报交流会既是对上半年活动的一次总结,也是对下半年活动的规划。他希望,获奖学生和小观察员能把握好这次学习机会,深刻领会科学家精神,树立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在院士培养团队的精心指导下,获奖学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进步,不仅培养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更深刻领悟了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和培养团队从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熟悉,再到如今的和谐融洽,共同探索出了一条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交流会上,获奖学生和小观察员依次向与会专家领导汇报了半年来的学习历程和研究进展,展示了他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就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培养团队的老师们也对学生的汇报进行了精辟的点评,并提出了下半年的研究计划,为同学们的研究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引。

张晓虎指出,当前我国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科技强国亟需更多科技人才。“科行创新奖”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地参与科学研究,了解科技的发展,培养科学兴趣,感受科学家精神,扩大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科学素养,让当代的科学家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将有助于为国家储备科技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

杨维才就中期汇报进行了点评和总结。他指出,“科行创新奖”的举办意义重大:一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崇尚科学的理念,让更多的青少年关注科学、关注科学研究,这对整个民族和国家都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二是对参与研究的同学们来说,这段经历将是人生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他强调,科学研究的真谛在于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这样的过程是每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提升个人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他希望,通过“科行创新奖”,同学们能够明确自己的理想,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丰富内心世界,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次汇报交流使同学们深入领略了科学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所展现出的敏锐问题意识、坚定不移的探索精神、创新实践的勇气以及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并为下半年的研究学习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同时也使得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科行创新奖”激励院士专家团队成功探索出了一种创新模式,用于培养科技人才的后备军,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后备人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