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典赞时刻丨黄宛宁:宛如飞屋环游记,宁静致远彰科普

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3-12-26

《八佰》中的飞艇符合史实吗?

《飞屋环游记》通过气球真的可以飞行吗?

你知道这两部电影中飞艇、气球升空的原理吗?

你知道中国浮空艇已经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吗?

今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在“巅峰使命”珠峰科考行动中,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的新纪录,达到了9050米,这已经是浮空艇第四次刷新同类浮空器的驻空观测世界纪录。但公众对于“极目一号”可能还不太熟悉,让我们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宛宁一起揭开“极目一号”及“气球”的神秘面纱吧!

浩如烟海知识库,书写文章新科普

作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宛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切身分享及科普了航空宇航技术、多无人飞行器组网通信、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卫星通信技术等多方位知识内容。

黄宛宁多次在文章及众多新媒体平台科普问答中表明“极目一号”浮空艇作为理想的科学观测平台,拥有众多优点和广阔的应用潜力,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他也通过亲切的话语,有趣地指出《八佰》《飞屋环游记》等飞行器的真实与否和飞行模式。

《八佰》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其后一段时期,软式飞艇在海岸巡逻、警戒、反潜和布雷等军事应用方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在上海的美英租界上空出现一艘美国制造的固特异软式飞艇,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是说的通的。

所以,《飞屋环游记》的气球升空也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这样的飞天需要耗费的气球有点多,实现起来比较麻烦,不如直接用热气球省劲儿,但这也是电影美好的地方,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用气球环绕世界。

讲座分享新未来,中国科研露峥嵘

黄宛宁坚持实践与教育推广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科研与实践。他参与了首都科学讲堂录制,从“极目一号”讲起,真正深入地带领公众认识了解浮空艇这种“科考利器”。为什么我们过去很少见到系留气球?原因就在于系留气球多用于军事领域,比如防空、侦察、炮兵的校射,然后是基地的警戒。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和大海”,当然像“极目一号”这样的系留气球飞不了那么高,上不了太空,所以系留气球的目标是高原和大海。当下,系留气球已经逐渐开始应用于民用领域,场景也从平原拓展到了高原,从陆地拓展到了海洋。从201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在西藏的鲁朗、纳木错、珠峰大本营等地开展了8次高原大气垂直剖面的观测,工作地点的海拔高度平均都在4000米以上,并四次打破了浮空艇驻空观测的世界纪录。

如今,从黄宛宁的讲座及文章中可以看到,由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制的系留气球平台,已在城市、平原、高原、草原、沙漠、海洋、岛礁等多种典型地理区域,开展了科学试验与应用示范,取得了突出的实验成果与亮眼的科考成绩。在对地观测、气象探测、灾害监测、防务监视、应急通信、中继通信、雷达探测、城乡观测、科学考察等广阔的应用领域,系留气球平台已初露峥嵘,未来可期!

典赞时刻黄宛宁,展望未来新眼界

从黄宛宁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众多科研工作者一直以科学科普为己任,从研究到分享,从文字到亲身讲座,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科普形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一点点把复杂的科普事物讲清楚,带着严肃的态度与真诚的观念,在遵从科学本体认识的基础上,遵从学术传播的机制,将科学学术话语转换为公众能接受的通俗话语,让大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