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规划发展部、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协党校) 发布时间:2025-10-11
9月19日,由北京市科协主办,中国通信协会承办的“探索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路径”决策咨询沙龙在民族饭店举办。沙龙围绕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为数字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主题演讲环节,成方金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军以《AI赋能网络安全运营的思考》为主题,指出当前网络安全面临攻防效率鸿沟、人才匮乏等挑战,破局关键是用AI大模型构建智能防护体系。目前国内外AI赋能网络安全呈多元发展态势,国内正迈向规模化实战。其团队探索构建网络安全智能体主动防御平台,聚焦四大核心能力,推动防护模式从被动转向主动,赋能六大运营场景,形成“研判-响应-溯源-报告”闭环,还建议从顶层设计、协同创新、数据治理、人才培养四方面发力,共建AI网络安全新生态。
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围绕《AI时代数据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实践》展开分享,指出AI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数据安全、数据内容安全、模型安全三类风险,数据安全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实践上,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含治理架构、制度规范、人才队伍;二是实施数据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建资源运营平台、推动分类分级落地;三是建企业级技术防护体系,外防攻击、内防泄露、全面监控;四是强化集团一体化风控,完善评估检查与应急体系,还有针对性应对AI新型风险。未来聚焦统筹协同、技术防控、安全文化培育,并呼吁多方共建数据安全治理格局。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业务总监陈辉围绕《以高水平数据安全保障五篇大文章高质量落实》分享,指出国家已构建数据安全法律框架与战略体系,金融数据安全是国家数据安全战略要塞,且与五篇大文章紧密相关,分别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中扮演防护盾、保真锁、助推器、安全网、承重墙角色。针对数据泄露等四类安全事件案例,建议从组织保障、技术体系、创新应用三方面做好应对工作。
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介绍了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情况,其定位为国家级金融科技风控基础设施,承担支撑监管与金融机构风控两项职能,已支撑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累计推出426项创新应用。为破解行业数据孤岛问题,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联合多银行打造金融行业可信数据融合应用平台,遵循五项核心原则,落地对公资金流水跨行核验等三大场景,还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短时多头借贷风险联动等新场景,未来将拓展业务场景、构建数据融合生态、推动跨行业数据对接。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分享了《金融人工智能应用的十大安全风险及对策》,十大风险有内在逻辑,涵盖数据(多模态数据隐私泄露等)、模型结果(幻觉、可解释性差等)、技术业务(技术依赖脆弱等)、人与技术(责任划分等)、监管(监管滞后)五类,且各有案例支撑。对策对应风险提出,包括建立数据验证机制、打破算法黑箱、转变安全评估方式、开展伦理研究等,还建议探索AI应用责任险、建安全基础设施、借开源促技术普惠,强调提问题能力及人机协同中人为主导的重要性。
另外,泰康保险集团信息安全部总经理李瑞荣分享了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的挑战与应对思考。华夏银行龙盈智达团委书记、量子金融科技专家杨璇分享了量子安全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北京农商银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徐家锟代表中小银行,从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基础)展开分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元宇宙技术研究所所长陈钟聚焦AI时代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宇信科技集团数字安全产品线总经理赵建分享了金融大模型内生安全体系构建。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数据安全与业务创新平衡”“跨行业协同治理机制”等关键议题展开互动讨论,凝聚行业共识,探索有效策略与创新路径。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所属单位成方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上海银行、青岛银行、泰康保险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国泰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金融科技公司,北京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中金金融认证中心、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蚂蚁集团、腾讯金融云、神州信息集团、宇信科技、亚信集团、用友金融、英方软件等科技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和代表们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市科协规划发展部、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市科协党校)相关同志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