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K08-2025-J116
项目名称极端条件下高可靠大容量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候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候选人张建华 傅强 刘光毅 马红兵 唐盼 于香起 王权 马楠 张涛 田磊 张小飞 刘化雪 孙磊 缪海烊 于力
项目简介    攻关极端条件下高可靠大容量移动通信技术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办赛指示的重要实践。然而,极端环境12级以上极强风、-45℃极低温、800米以上超大落差、10万人超高用户密度等带来复杂信道特征认知难、传输和组网技术匹配难和常规设备不可靠三大技术难题。 本项目依托国家科技冬奥等重点专项,突破极端条件信道特征精确认知与建模、三维立体覆盖组网与大容量传输技术、抗强风抗低温高可靠基站设备等关键技术,自研3款基站设备、1款芯片和2套系统,多位院士鉴定“国际首次实现830米超大落差冬奥赛道、10万人级超密集场馆,单用户3.4Gbps峰值速率、单小区容量4.7Gbps峰值容量等指标国际领先”。主要创新包括: 1. 提出伪随机码多维级联等方法,解决了山区信道测量和数据采集难题;提出多维联合参数估计技术,效率提升近1倍,解决了低信噪比下特征提取难题;发现山区高损耗和俯仰角扩散等特性;提出数据模型双驱动场景化建模方法,场景与信道吻合度高达99%,有效支撑极端条件移动通信传输与组网技术创新。 2. 提出利用大规模天线宏站扩展垂直维覆盖、微站提供遮挡补盲的宏微协同与超级小区合并组网技术,解决超大落差山区信号传播复杂导致的覆盖难题与运动员高速移动导致的频繁切换难题;提出室内分布式大规模天线组网技术,解决大型场馆的超密集人群和超大流量需求下超密集组网干扰控制和信令风暴难题。 3. 提出温度精确感知与控制的自适应算法、陶瓷介质滤波器超高性能微米级镀层工艺,解决低温无法启动、高海拔打火易导致损坏难题;设计超宽频数字处理芯片,实现室外基站设备360°全向风载优化设计,研发适用于-45℃低温等极端条件的室外基站和300MHz超宽频室内微基站,居同期国际最高水平。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被采纳国际标准提案100余篇,我国首位担任ITU-R 5G信道模型标准起草组主席。圆满保障北京冬奥会通信服务,推广应用于6500米珠峰科考、西南山区等极端场景,销售海外北欧低温等地区,近三年经济效益超60亿元。获科技部/北京市/奥组委等感谢信36封,人民日报等媒体赞誉37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获2022年GSMA GLOMO(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最高荣誉奖)5G产业合作伙伴奖、2022年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近十年通信行业唯一)、2次获信息通信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等。本项目实现极端条件下信道认知到技术设备创新的模式,也为6G扩展泛在覆盖提供实践。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