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K08-2024-J025 |
项目名称 | 多模态心血管核医学影像在心肌病中的关键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及应用 |
候选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清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
候选人 | 霍力 刘亚强 尚斐 刘帅 景红丽 牛娜 任超 邢海群 |
项目简介 |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冠心病、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意外及心衰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衰患者中心肌病占比高,防治方法未能像冠心病和高血压一样取得长足进步,这与心肌病病因复杂,有效治疗少,诊断依靠心肌活检有关。核医学影像可以无创特异反映心肌病病理特点,进行早期诊断,在心肌病进展到心衰阶段时,可以反映导致心衰进展的炎症和纤维化病理过程,为开发心衰患者全新治疗方法提供证据支持。但在我国对于心肌病的研究尚处于空白。
本课题组解决了以下三个关键技术:
(一)开发靶向心肌病关键靶点核医学分子探针
针对心肌病的关键病理表征,研发新型分子探针,建立分子探针-病理间关系,为临床无创、可视、量化评估心肌病提供了基础,确立了靶向心肌炎症和纤维化的分子探针在心肌病精准诊疗中的重要价值。
(二)核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及相关软件研发
完成心肌血流定量算法原型开发,实现 SPECT 图像和 PET 图像的心血池感兴趣区的自动勾画、高精度动力学模型函数拟合以及心肌血流量的计算,可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动态心肌采样数据完成血流定量和分区。其中,心肌血流量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与国外商业软件的结果具有高一致性,为临床定量评估心肌中病理变化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基于核医学影像的心肌病精准诊疗方法。
先后使用 8 种分子探针,3 种核医学影像方法,建立了 10 余种心肌病的研究队列,探索了酒精性心肌病心肌耗氧量测定、心脏淀粉样病变诊断与危险度分层、无创可视化诊断心衰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等新方法,有望取代心肌活检这一有创操作来实现心肌病的精准诊疗。
上述的关键技术已发表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并受到美国心脏病协会主席高度评价。申请团队基于国家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建立了国家级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已在全国近 30 个省百余家单位推广多模态心血管核医学影像在心肌病中的关键技术,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开展、医保纳入及学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申请团队共申请分子探针专利 18 项,其中国际专利 10 项,转化 4 项;已在全国13家单位开展国产双探头可变角单光子设备临床应用,促进了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单光子与 PET 显像的心肌图像分析软件 6 项,发表高水平文章 70余篇。参与制定指南 3 项,创新核药多中心临床试验 6项,获批多个国家与省部级基金支持,获国家与省部级奖项 4 项,培养医工结合人才 20 余名。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