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K08-2025-J043 |
项目名称 | 强直性脊柱炎全国多中心证候研究及补肾活血方达标控制分子机制 |
候选单位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 |
候选人 | 刘宏潇 冯兴华 王宇 马洁 徐晓涵 姜泉 何夏秀 罗成贵 杨琨 巩仪凡 马小霞 张新路 |
项目简介 | 1.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属国际重大疑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该病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控制疾病活动、改善脊柱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深入开展AS病证结合生命体特征、辨治规律及中医药疗效评价随机对照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2.主要技术创新点
2.1发现AS病证结合生命体特征及系统生物学物质基础,建立中华中医药学会AS证候学分类标准及病证结合诊疗规范
系统阐明AS肾虚瘀阻证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特征,结合转录组、蛋白质组及舌苔微生物组系统解析中医证候表型组学。依托中国中医风湿病注册研究信息平台,建立AS专病数据库,制定并发布中华中医药学会《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和《强直性脊柱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2针对AS达标控制国际治疗学难点,发现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控制AS炎症活动,改善脊柱功能,为中医药治疗AS提供高水平循证医学证据及药物疗效评价研究规范
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补肾活血方联合IL-17A抑制剂治疗AS可提高患者达标率,24周ASDAS-CRP达标率达47.4%,优于中药基础治疗组。基于单组目标值法进一步验证补肾活血方达标控制AS 24周达标率达22.02%,同时在改善患者脊柱功能、患者整体评价、不良心理状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3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补肾活血方治疗AS分子靶点为炎症、成/破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其有效成分淫羊藿苷、丹参酮IIA通过封闭IL-17通路等抑制Th17分化偏倚
开展补肾活血方治疗AS优效人群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与炎症、成/破骨细胞分化等通路相关,PSMD1、PSMD3、RELA等可能是潜在的靶点。通过LC-MS鉴定出230种补肾活血方药物成分,进一步发现核心活性成分淫羊藿苷、丹参酮IIA通过封闭IL-17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抑制Th17分化偏倚,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为中药干预AS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3.成果价值与推广前景
3.1开展宏观与微观结合的AS病证结合生命体特征研究,为中医精准辨治研究提供样本和示范。
3.2针对国际治疗学达标控制的难点,寻找补肾活血方治疗AS达标控制的高水平循证医学证据。
3.3通过LC-MS联合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中药干预AS的分子靶点,为补肾活血法科学内涵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3.4形成中华中医药学会指南2部、软件著作权2项,建立中国中医AS专病数据库,推动中医药治疗AS规范化研究。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