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K08-2024-J026 |
项目名称 | 支撑低碳冬奥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 |
候选单位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能充电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候选人 | 赵思翔 鲍谚 张晶 姜振宇 李斌 钟侃 边慧萍 周锡忠 童亦斌 丁晓伟 |
项目简介 | 北京2022年冬奥会作为我国承诺“碳达峰、碳中和”后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低碳冬奥”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围绕低碳交通充电服务网络构建,以及充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两个核心问题,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牵头、“产学研用”结合,经五年联合攻关,通过冬奥专区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的优化布局,以及充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高效融合,满足冬奥期间专区内充电需求,解决低碳交通难题。在充电网络-充电站-充电设备三个层面,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精益规划:针对冬奥赛事充电需求变化特点突出,空间分布广泛的场景,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时间成本计算模型,提出考虑充电需求动态变化的充电设施网络有序规划方法,实现了冬奥及后奥运时期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化规划及其与充电需求变化的动态匹配。
智慧运行:基于博弈论思想和多代理人建模方法,面向“发充储放”一体化充电站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装置、充电桩、电动汽车等能源装置,提出了满足各装置能量需求及分配最优期望值的能量协调控制策略,提升了分布式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和充电设施综合服务能力。
高效融合:研制了500kW群控式AC/DC端口变流器及基于SiC器件的大功率、宽范围、高效率DC/DC充电装置,提出了交直流混合系统虚拟同步电机和虚拟直流电机无主从协调控制方法,满足交直流混合供电充电站复杂工况灵活控制以及电动汽车充电与可再生能源高效融合要求。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12篇,专著2项,研制装置3套。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生产制造及商业化推广,累计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2亿元。在冬奥专区建设了充电设施网络,建设“发充储放”一体化示范充电站,促进充电设施与能源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重大赛事绿色用能与低碳交通的有益实践。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发充储放”充电关键设备研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关 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