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K08-2025-J130
项目名称超大城市时空数据智能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
候选单位北京市大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启元实验室
候选人张琳 孙少陵 杨明川 李振军 范举 柴华 骆亦飞 罗锐 刘南 杨国花 杜小勇 贾晓丰 张岩 韩兆兵 王睿宇
项目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体系”。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明确提出基于时空大数据等建立统一时空框架,“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北京作为全球超大特大城市的典型代表,已建立了城市级时空数据底座,但仍在大规模交通调度、跨区域人群流动、小场所精准服务等场景中存在供给侧时空数据表征难、供需间时空关系发现难、需求侧时空场景协同难等痛点问题。 自2015年以来,项目组由北京市数据管理的技术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创领军央企和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产学研用协同互促,开展“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场景应用”系统性创新研究与实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针对超大城市时空数据“多源分散、语义异质”的难题,提出了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的表征框架,解决了多维语义统一描述和多样规则动态对齐问题,实现了供给侧全要素时空数据的统一表征。 (2)针对超大城市时空关系“映射复杂、隐性多变”的难题,提出了大规模动态时空关系的智能发现机制,解决了显隐性关系高效分析和多层次关系精准预测问题,实现了供需间大规模时空关系的即时响应。 (3)针对超大城市时空场景“特征分离、交叉联动”的难题,提出了离散耦合时空场景的跨域协同技术,解决了多领域需求解耦和多主体决策共识问题,实现了需求侧强耦合时空场景的协同优化。 项目研发了“时空数据智能平台”,开展了超大城市大规模、标杆性应用,支撑了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20多次重大任务保障,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双智城市”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交通调度、高级别自动驾驶、首都应急指挥等140余项重大工程和应用,实现了超千亿人次服务和近千万城市部件治理,为北京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和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可行路径和重要范式。 项目在超大城市时空数据智能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技术难度大、工程复杂,社会公益性强,对北京市和我国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语义与结构混合表征、多粒度时空数据生成增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