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智造未来航天:数字孪生与增材制造赋能商业航天新发展”工程师跨界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7-04

为推动商业航天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挖掘合作潜力,7月3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北京航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智造未来航天:数字孪生与增材制造赋能商业航天新发展”工程师跨界沙龙在科创中国·北京创新荟成功举办。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朱文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林峰、北京工业大学3D打印工程中心主任陈继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万九卿等知名专家学者,以及航天二院、航天三院、星际荣耀、天兵科技、蓝箭航天等航天领域头部企业的60余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

前沿技术展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数字孪生与增材制造成果展示区。借助先进的可视化设备,生动呈现了卫星数字孪生体的全息影像,让与会者直观感受该技术在航天器设计、制造、测试、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汇聚行业智慧,共话技术创新前沿

朱文华在《数字孪生赋能商业航天新发展》主题报告中指出,利用数字孪生研发火箭卫星等商业航天器,可优化推进剂分配与姿态控制策略,有效提升载荷比达15%-20%。通过实时同步卫星遥测数据至数字孪生体,实现太阳翼展开异常诊断、热控系统自适应调节等自主运维功能,延长卫星寿命30%以上。林峰、陈继民、沈仲军分别以《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航天器制造中的应用与前景》《陶瓷3D打印在航空航天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商业航天与数字孪生、增材制造的融合发展路径》为主题作了深入报告。专家们立足全球学术制高点与产业实践最前沿,为商业航天技术创新提供了涵盖材料科学、制造工艺与产业生态的立体化战略视角。

聚焦国际视野,剖析痛点机遇

专家对话环节,朱文华、林峰、航天通信中心原书记邓宁丰、天兵科技宋晓伟等行业顶尖专家,围绕商业航天数字化转型路径、政府政策支持着力点及国际技术差距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跨界融合研讨,共筑创新生态

研讨环节中,北京工业大学3D打印工程中心主任陈继民、清华同方专职董事沈仲军、星际智造副总经理李宝海、京城增材副总经理刘晓亮、鑫精合技术总监刘斌、达索系统技术执行总监冯升华等专家,围绕航天产业与数字孪生、增材制造新材料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探讨。讨论议题广泛,从技术融合的底层逻辑到跨界合作的商业模式,从增材制造规模化应用的瓶颈突破到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的构建,亮点纷呈,见解深刻。

成果产出丰硕,助力跨界融合

作为2025年工程师跨界沙龙的首场活动,本次沙龙通过前期细致的行业调研和“成果展示+技术研讨+产业对接”多元形式,有效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活动促成近10项科研课题与项目合作,累计申报课题经费达2200万元。

本次沙龙还得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理委员会与大兴区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