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6-29
6月27日,“科教报国 时代强音”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科协主席方维海作主旨报告,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维成,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高校、市科协基层组织、媒体等有关机构的320余人参加活动。
陈维成表示,一流的科技创新需要一流科学素养的公众基础,需要浓厚科学氛围的社会支撑,持续打造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学传播品牌活动,是北京市科协义不容辞的责任。本届大赛更加注重内容创新与深度,更加拥抱多元传播形式,更加突出广泛参与和普惠共享,更加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联动。市科协诚挚地邀请并热烈期待广大科技工作者、专业的科普创作者、媒体机构以及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大赛,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受众,都能在活动中感受科学魅力,启迪科学思维。
陈兴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学校正以特色鲜明的科教融合实践,在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展现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力量。北师大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发挥特色优势力量,与社会各界携手,让大赛成为科学传播的盛会、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坚实力量。
活动中,主承办方代表、科学家代表、高校科协代表,以及腾讯、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代表共同启动大赛系列主题宣传——新媒体活动。在师承仪式中,方维海院士代表科学家群体向青年大学生代表赠送书写着“薪火相传、科学传播在路上”的卷轴,寄语学生们传承科学精神与创新发展。
方维海院士作《传播科学:师者的责任和义务》主旨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获取知识方式和科学创新模式的巨大改变,必然催生教育观念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变革。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具有海量的知识,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师者必须积极创新传播科学。科学家要投身科普实践,点燃学生对科学的信仰和追求。
2025北京科学传播大赛设置科学演讲大赛、科普文创大赛、科普视频大赛、科普动漫大赛、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科普创作大赛五个子赛事。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天明聚焦科学演讲大赛,以《虎豹归山之路》为题,展示东北虎豹监测数据转化为科普内容的实践:“将30万张红外相机照片精选为‘虎豹育儿经’趣味片段,让生态保护理论成为有温度的故事。”科学演讲大赛重点面向大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征集围绕科学家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选题方向的演讲作品。鼓励科学脱口秀和表现科学内涵的创新形式。
AIGC科普创作与科普文创两个子赛事彰显着科技与创意的跨界融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科普达人杨昊辰用脱口秀的形式,通过现场演示AI生成的视频,展示“科学原理+文化消费”的创新突破,他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AIGC和科普文创赛道,AI赋能创造力,让科学传播潮流起来。
科普视频大赛宣讲环节,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以《科学传播人人可为》为题分享“短视频让科普更有趣”的创作经验。他表示,短视频科普具有科学传播内容更加广泛、模式交互性更强、科学内容投放更精准等特征,短视频科普可以将“高冷”的科学同“接地气”的现实应用场景联系起来,让科学传播人人可为。
科普动漫大赛诠释了艺术赋能的科学可视化表达。中国传媒大学艾胜英教授通过科普动漫作品,生动展示了科普动漫应弘扬创新文化,并体现科学与艺术多元融合的特点,鼓励大学生创作具有科学性、创意性且主题鲜明的动漫作品。
北京科学传播大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七部门共同主办。大赛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由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携手北京师范大学科协、共青团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北京科学教育馆协会、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等机构共同承办。2025 年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报名截止到7月20日,各子赛事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同时设“最佳科学创意奖”“最佳科学传播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希望有志于参与科学传播的机构和个人积极参赛,共同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