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医学会 发布时间: 2025-01-14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办的“基因甲基化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参与本次会议的3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临床、医技、研发等多角度针对基因甲基化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中应用开展交流与探讨。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建六教授致欢迎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孔为民教授表示,DNA甲基化检测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技术,在宫颈癌及其前病变的筛查与管理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研究表明,如PAX1、SOX1等特定基因甲基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能作为预警信号,帮助识别高风险个体。孔为民强调,尤其对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阳性的女性,DNA甲基化检测不仅提高了筛查特异性,减少了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还对预测病变进展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宫颈癌治疗及预后管理中,甲基化检测具有优化筛查流程、提升诊疗效率的优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从容教授通过甲基化作用机制的讲解,重点展现肿瘤筛查中甲基化的应用。与宫颈癌病变相关的E2蛋白结合位点高甲基化,是HPV感染向癌症转变的重要标志,检测该位点有助于早期识别风险个体。同时,甲基化分析可用于区分不同进展阶段的病例,为非HPV相关的宫颈癌提供额外筛查手段。子宫内膜癌可通过高特异性的甲基化标志物实现辅助精准诊断。此外,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甲基化谱型,这些特征不仅用于分类,还支持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学术报告环节分别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疾病研究副所长李小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李艺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执行主任梁静教授主持。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董阳阳教授担任大会主持。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教授主持的互动讨论环节中,现场专家学者就基因甲基化技术在临床诊疗、检验分析及病理学领域的应用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同,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已趋于成熟,针对甲基化产品的研发,关键是筛选到相应肿瘤特异性靶标,并非靶标越多越好。宫颈癌甲基化检测因卓越的阳性预测性能与成本效益在宫颈癌筛查分流中价值显著,可适宜加强推广以广泛应用。同时,专家们深入探讨了甲基化检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与卵巢癌的未来应用前景,希望能为解决妇科肿瘤的实际挑战提供新视角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