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7-21
这个夏天,在高校科学营北京营活动中,156名营员和16名带队教师一起走进中国科学院大学分营,开启了一场非凡的科学之旅。
同心筑梦,点燃友谊之光
7月16日下午,202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国科大分营开营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正式开始。开营仪式上,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金德鹏,团委书记陈睿及志愿者郭烨分别致辞发言。随后的班会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行动。这不仅是简单的游戏合集,更是消除彼此陌生感的消融剂,让友谊和团队精神的萌芽慢慢破土成长,让营员们在欢笑与协作中找到归属感。破冰活动标志着营员们共同的旅途已经开始,一段难忘的经历就此拉开序幕。
实验室散播科技梦,校园扬帆青春航
在国科大实验室,营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
7月17日一早,营员们分别参观了物理学院球差电镜实验室、微推力和等离子体实验室、工程科学学院教学水洞,国科大师生为营员们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讲解,使营员们能够零距离接触真实的科研实验,学习前沿的科学实验方法。在航空宇航学院飞行仿真实验室里,营员们还有机会进行模拟飞行,体验现实中驾驶飞行器的感觉。
下午,营员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和校史馆。路上走过科学与艺术大楼、中丹大楼时,营员们纷纷拿出相机“打卡”留念。在校史馆和李佩雕塑前,营员们了解了国科大一路风雨的发展历程,知悉了“科苑玫瑰”李佩先生的传奇人生。
朋辈对话,共赴知识之旅
志愿者们为营员们带来了有趣的知识讲座。
志愿者王旭介绍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实际例子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管理学的理论。
志愿者邵惊冬带来了早期宇宙与粒子物理的讲座,介绍了当前理论物理的研究前沿。
志愿者李岩讲述了数学家陆启铿身残志坚、献身科研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传奇故事,生动展现了前辈科学家百折不挠、科技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三场讲座志愿者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实例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点燃了营员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为营员们以后继续学习科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兴趣基础。
走进科学殿堂,预见科技未来
7月18日,营员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了计算所在新中国“两弹一星”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了解到今天的计算所在芯片、超算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在物理所,营员们参观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全面了解了物理所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参观的最后,营员们还聆听了一场关于植物向性生长的讲座,其中关于太空种植等的新颖概念,大大激发了营员们的科学兴趣。
7月19日,营员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力学研究所,营员们在这里近距离地观赏到了力箭一号模型和高速列车动模型平台。
作为中国科学院在空天科技领域的创新性尝试,力箭一号不仅承载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梦想,更以卓越的运载能力和高精度的入轨技术,彰显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
在高速列车动模型平台前,营员们仿佛能感受到风驰电掣的轰鸣声,体验到那高速而平稳的旅程。
这些模型不仅是对中国先进技术的生动诠释,更让营员们感受到这两大科技力量的非凡魅力和深远意义。
追逐科学梦是一场跨越未知的壮丽征途,至此,营员们在国科大分营的旅途也即将结束。在这里,每一次探索都是对智慧的磨砺,每一次发现都是对未知的征服。愿每一位营员都能在这里收获到知识与友谊,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奋进,在探索中拥抱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