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 2024-11-28
市经信局近日发布的《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京津冀三地将联手打造“碳谷”,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这份方案敲定的阶段目标,到2025年,北京石墨烯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突破5到10项关键共性技术,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到2027年,累计形成5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产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能级明显提升。
海淀聚焦概念验证、产品设计、中试验证、特种应用等创新引领,房山聚焦粉体制备和应用产业集群培育,怀柔聚焦薄膜制备、应用及装备仪器制造——从北京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来看,这三个区正在构建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烯三角”。
目前,房山区利用中关村房山园现有土地空间,支持建成了1.56万平方米中试孵化基地一期,结合在建的7.8万平方米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厂房空间,共同推进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房山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海淀区将打造石墨烯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高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科技创新中心;怀柔区将依托怀柔科学城建设布局石墨烯高端仪器装备研发和制造,打造石墨烯国际合作社区。
放眼京津冀,三地还将共建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打造“京津冀碳谷”。方案提出,依托北京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河北石家庄、廊坊布局石墨烯粉体、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重点项目,支持天津宝坻、东丽区布局石墨烯润滑材料、陶瓷材料等重点项目。三地有望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计划,到2025年,北京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将形成50亿级产业规模;到2027年,将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十五五”末,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将形成300亿级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