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发布时间: 2024-10-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发挥“科学+艺术”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科学家潜质的未来英才,由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幼儿园、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4年“科学+艺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于10月19日在中科启元学校举行。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局长高春东在致辞中对学校取得的成绩致以诚挚的祝贺。他指出,开展“科学+艺术”融合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非常有益,这一举措也成为了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所属学校和幼儿园的办学办园特色。他希望学校和幼儿园的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科学+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强科艺融合教学实践的探索,深化对外合作交流,用好各类科艺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播下科学的种子和艺术的基因,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艺术情怀的未来英才。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振惠在讲话中表示,多年来中关村学区与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在科教协同上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依托中国科学院京区各研究所的科教资源,开发并实施了一批优质的科学教育项目,为中关村学区各学校的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她指出,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指导学校和幼儿园探索和实践“科学+艺术”的教育教学模式,推进科艺融合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很多鲜活的经验。她希望以后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中关村基础教育的金名片。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虎从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为出发点,阐释了“科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各个学段“科学+艺术”课程体系规划。他指出,应充分利用科教资源和艺术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艺术素养。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英钰向大家介绍了中关村学区科学教育发展现状和重点项目,特别是深受欢迎的中关村在地研学项目——“走进科学院”,给学生创造了走进科学院所、走近科学家、零距离体验科学魅力的实践机会,为实现科艺深度融合、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迭代升级奠定了基础。
中科启元学校校长李纪洲重点介绍了中科启元学校“科学+艺术”融合课程。他指出,中科启元建校十年来,坚持“以学生为圆心,特色育人,让人人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科学+艺术”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未来将进一步擦亮“科学+艺术”品牌,努力将学校建成汇集科艺文化精粹,展示现代育人智慧,有精致水准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副校长王晋飞表示,学校依托中国科学院资源优势和特色美术办学基础,在科技与艺术教育的探索上,教学活动做到排矩阵、有进阶,实践活动实现全参与、重交叉,在“科艺融合”教育上强化科学家精神的融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幼儿园一线教师魏迎迎从工作实践出发,介绍了在探讨幼儿教育上科艺融合教育的思考。她表示,应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理解儿童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科学和艺术探索过程中,既有科学的艺术学习,又有艺术的科学学习,从科学艺术并行转向为科学艺术融合。
在分组讨论中,来自各学校的教师们通过具体教学实例分享了如何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想象力。特别邀请的专家们现场对这些生动的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分析,让参会教师们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加深了对“科艺融合”教育理念的理解。
中科启元学校的师生们为到场嘉宾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汇报演出。表演以“科艺融合”为主线,通过舞蹈、音乐、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学校十年来在科艺融合教育上的丰硕成果。演出不仅展现了艺术的美感,还通过科学的呈现引发了观众的深思,完美诠释了“科艺融合”的教育理念。
研讨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幼儿园、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中科启元学校在科学、艺术方面办学成果的展览,大家对三校立足核心素养培育、五育并举,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在科技、艺术方面学有所长,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等表示一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