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专项答题 | 征服空天,人类有多努力?

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1-31

火箭的故乡在哪里?第一颗上天的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是谁?第一个实现太空行走的中国人是哪位?……这些问题,都与人类征服空天,探索宇宙的历程、成就有关。

人类天生没有翅膀,但从未停止过追求飞行、向往自由的脚步。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就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卡拉维尔”的玩具,能在空中飞行。中世纪的欧洲,有人开始用鸟类的羽毛做成翅膀尝试飞行,但未能成功。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们也发明和创造了风筝、火箭、孔明灯、竹蜻蜓等飞行器械,被认为是现代飞行器的雏形。

1783年,法国航空先驱、热空气气球发明人蒙哥尔费兄弟成功制成了可以载人的热气球。同年,法国物理学家罗奇埃乘坐这个热气球在凡尔赛宫上空飞行了25分钟,人类真正开始了“空中时代”。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等人在滑翔机的基础上制成了“飞行者”号飞机,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的动力飞行。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航天时代的来临。1961年,苏联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为了增长公众的航空航天学知识,了解人类征服空天的历程,激发人们探索空天科学的热情,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壮志酬-空天竞自由”专项答题活动。

公众通过答题将学习了解到人类征服空天的历史进程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包括人类最早的航空器、飞机的发明,火箭的诞生,人造卫星及其他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对于宇宙太空的探索等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与“壮志酬-空天竞自由”专项答题

本期专项答题活动旨在增加公众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激发公众对于空天科学的热情,提升前沿科学素养,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学会、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背景知识

人类在飞行方面的探索历史已有上千年,但现代意义上的航空和航天探索不过只有数百年和数十年的历史。那么航空和航天到底以什么为界限呢?目前国际上观点不一,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划分,但为了有一个相对通用的标准,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了一个概念——卡门线(Kármán line)。

以100千米卡门线为界:航空通常是指地面以上,10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内。航天通常是指100千米以上,太阳系以内。另外,航宇是指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简单来说,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以及吸气发动机。而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等,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

那么航空和航天在飞行环境和飞行高度上到底有什么细微的区别呢?所有的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

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的环境,也就是距离地球的高度有所区别。通常来说,20千米(20000米)以下叫航空,20~80千米(20000~80000米)叫空天。80千米以上叫做航天。普通的飞机一般都在20000米以下飞行。

2023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可以让公众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

同时,大赛还将从解读国家战略、前沿科技、社会热点、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科学辟谣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