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发布时间: 2023-09-19
9月11日至15日,由水利部与国际水资源学会共同主办的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北京举办。世界水资源大会是国际水资源领域参加人员范围最广、影响范围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之一,是世界水议程、水政策和水科学知识分享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一般每3年召开一次。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1300位代表参加本届大会。
9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生态修复学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安徽雷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E方知库期刊群协办的大会分主题“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下的专题会议——“缺水型区域水生态修复实践交流会”成功召开,约60位科技工作者参加线下会议,同时约550人参加线上直播。
会议由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秘书长于立安主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术副校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刘俊国首先作了题为《缺水型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实践》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自主提出的三维水资源短缺理论和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同时结合永定河、茅洲河生态修复项目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报告提出,在水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须系统考虑水量、水质和生态需水,确定科学的修复模式,坚持系统治理和生态调查监测,以达到全面修复生态系统的效果。
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姜晓宁在会议上作了题为《基于底泥洗脱的水体内源污染治理暨生态修复技术介绍》的报告,首先介绍了雷克环境在青岛、日照、北京等地开展的一系列黑臭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采用底泥洗脱、生态补水、复氧曝气等技术手段有效降低了水体氨氮、磷等指标,提高了水体透明度,改善了水生态系统。报告总结,黑臭水体治理必须实行精准治理、科学治理、系统治理,注重长效运维,最终实现水体生态转型,恢复沉水植被,以达到水环境治理的目标。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于磊作了题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合流制溢流污染评价与治理方案研究》的报告。报告提到了研究团队通过监测获取了副中心区域8个溢流排口2年的溢流过程数据,建立了副中心区域的水文水质模型。报告提出,为治理副中心区域溢流污染,可采取源头截留、管网调蓄、末端控制等综合措施。其中,基于实时控制技术的管网主动调蓄可有效发挥管网自身的调蓄容积,是非常有前景的技术手段。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分院副院长高晓薇作了题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地下水综合治理与“百泉复涌”应用案例》的报告,报告提出,要实施门头沟区地下水综合治理,恢复“百泉复涌”,具体措施包括水源涵养、水网连通、河道管控、智慧监测等,并结合民俗文化,以10处泉水为示范点进行景观改造。预计到2030年,门头沟区234处泉水中大部分能够恢复流水。
北京师范大学的Frederick Yeboath博士作了题为《从消费和收入的视角评估加纳用水的全球驱动因素》的报告,分析了2012-2021年加纳用水的数据,发现加纳本地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外部用水补给也在增加。报告指出,加纳60%的用水需求来自本地消费,其余外部补给主要来自美国、中国等经济体。全球贸易使欧洲多个国家从加纳获得大量水资源。加纳作为农业国,农业用水需求量巨大,报告建议加纳应提高用水效率,并利用贸易协定更好地协调用水目标。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董月群作了题为《悬浮介质高速过滤处理合流制污水实验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日本的高速过滤技术在处理含有雨水的合流制污水方面的应用。报告认为,尽管该技术无法达到中国的污水排放标准,但其大通量、无人值守的特点以及一定程度的净化效果,使其可作为合流制污水处理的辅助工艺,也可用于深度处理、村庄处理、除尘设备改造等多种场景。
本次专题会议就水生态修复的新技术展开了充分的探讨,为缺水型区域水生态修复的方法、技术和实践案例提供了交流平台,为推动本领域学术和创新科技乃至相关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