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信息来源:北京硅酸盐学会   发布时间: 2023-06-22

6月16日,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在大家的期盼下在京隆重召开,来自华北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会议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的硅酸盐材料技术发展与展望”。会议由北京硅酸盐学会、天津市硅酸盐学会、河北省硅酸盐学会、山西省硅酸盐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水泥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混凝土世界》杂志社、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饶中材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出席此次学术交流会的领导有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肇嘉、北京建材行业联合会秘书长张丽春、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张增寿、北京硅酸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杨飞华、河北省硅酸盐学会理事长武增海、天津市硅酸盐学会秘书长刘瑞芝、山西省硅酸盐学会秘书长刘永明、内蒙古自治区水泥协会秘书长藏人立。大会特邀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科研中心主任彭学平、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叶家元、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海雷、清华大学教授阎培渝等专家作学术报告。

大会主会场

会议分为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分会场分别是水泥与混凝土分会场、生态材料和能源材料及新材料分会场、装备技术分会场。

主会场由杨飞华主持会议。王肇嘉在致辞中对参会的专家、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研究、教学、推广、应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张丽春在致辞中指出:希望本次大会成为一次凝聚行业共识、锚定行业目标、集聚行业力量再出发、再创行业辉煌的盛会,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特邀专家彭学平、赵海雷、闫培渝、叶家元、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刘宇、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赵庆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刘泽、上饶中材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自成分别作了《“高端装备+系统服务”助力水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陶瓷材料在燃料电池和锂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低碳胶凝材料实现的可能性探讨》《水泥基材料低碳技术现状与展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展望》《双碳背景下的低碳胶凝材料研究进展》《赤泥基复合胶凝材料在加气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赋能制备低碳转型》等精彩纷呈的主旨学术报告。

水泥与混凝土分会场

水泥与混凝土分会场,华北理工大学教授封孝信、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亚丽、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方晖、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黄天勇博士等专家分别以“菱铁矿在混凝土液相环境中的稳定性研究”“风冷高炉矿渣的组成和结构对其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石膏对含大掺量矿渣和铁尾矿粉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低浓度CO2矿化建筑垃圾及其混凝土制品的关键技术”等为题作了12个技术报告。

生态材料及能源材料及新材料分会场

生态材料和能源材料及新材料分会场,河北工业大学研究员梁金生、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厚兵、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王捷、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所长解帅、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刘晓等专家分别以“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与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相场模拟设计高效制冷材料”“可充式锂电池用高性能双碳网络修饰FeS2正极”“建筑物高效、宽频电磁波防护材料关键技术”“纳米C-A-S-H早强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固废胶凝体系中的应用”等为题作了12个技术报告。

装备技术分会场

装备技术分会场,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赵亮、燕山大学教授郝晓辰、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江华、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康健等专家分别以“回转窑燃烧器的设计计算和数值模拟”“水泥生产全流程智能决策与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烧成系统运行对比与分析”“双碳背景下水泥窑用耐火材料节能长寿技术”等为题作了9个主旨报告。

分会场中的技术报告,都是报告人或其团队近两年完成的技术成果。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吸引了与会代表醉心其中,大家认真听讲并提出了问题,报告人一一答疑解惑,三个分会场真正达到了科学汇报、精彩交流的状态。

此次大会按照惯例设立了优秀论文奖,共收到论文97篇,这些论文经过审校、排版,按照专业大类编辑了一本论文集,同时经过专家的认真审阅和打分,最终评出一等奖23篇,二等奖31篇,并在晚宴中为优秀论文奖获得者授奖。

张增寿主持晚宴,宣读优秀论文和作者名单,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同时举行下一届学术交流会交接仪式。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主任李彦岗代表山西省硅酸盐学会讲话,表示将全力支持办好华北硅酸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

此次交流会得到了广大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认为此次交流会是华北地区硅酸盐材料与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寻求发展共赢的盛会。

大家在此次交流会中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碳减排政策、减碳降碳技术发展趋势与瓶颈、材料与碳排放碳中和技术、装备技术发展等方面内容,为与会人员今后科研攻关提供了技术参考。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促进碳减排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