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12-28
12月27日下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的向“新”而行科学演讲——2023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果交流专场活动在京举办。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众多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专家进行演讲及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清华大学研究员陈康,中国冶金科工集团首席技术专家荣华,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敬仁,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混凝土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振地,中国移动研究院苏鑫博士,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江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单轨中心主任刘俊等9位科学家、工程师,围绕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历。首都高校院所、科技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代表等150余位观众现场参加活动,51万人次线上观看直播。
院士大咖深度对话,畅聊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
本次活动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科技创新:对话未来”主题,邀请了张来斌、陈康和荣华参与讨论。三位专家分别以自身所在的前沿科技领域为例,就“科技创新如何推进产业发展”“科研实力如何转化为产业界的生产力”“如何让科研更好地支持产业,让产业更好地反哺科研”“产业界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要如何培养”等议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为我们展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属于科技创新的思想碰撞。
张来斌在油井管损伤检测、大型机组故障诊断、油气生产系统风险评估预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结合自身的经历指出,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各有各的优势,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有优势,研究院所在技术创新上有优势,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离需求最近,有创新的动力、需求和投入。大家各自发挥优势,才能真正形成产学研用强强联合的生态链条。
陈康的研究领域为数据密集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他认为,未来几年,新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对各行业的赋能会越来越明显,同样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新问题,也必将反过来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创新。
荣华的研究领域是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诊治,对话中就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她认为,产、学、研、用四个维度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政策导向和合作机制上建立更加有利于结合的机制,这样不仅能做出好的科研指标,还能够解决更多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
跨界专家分享案例,携手共话行业未来
主题演讲环节的6个跨界分享,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思想愉悦,让他们体验了属于多领域的创新之旅。陈艳艳从室内定位实现智能化监测等角度,为观众展现了室内定位技术如何为立体交通智慧化发展及无人化客服提供决策支持。张敬仁用自身的科研经历为观众讲解了肝脏双重疫苗保护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王振地讲解了建筑3D打印的多重优势和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向大家展示了相关技术在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中可能会起到的重要作用。苏鑫为公众揭开了6G技术的神秘面纱,展望了6G技术应用后可实现的数字孪生人、通感互联、超级交通、全息通信等科幻级场景。江明为我们全面介绍了高铁的列车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发展过程,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刘俊结合团队多年研究成就为我们讲述了我国跨座式单轨建设中车站、桥梁、道岔等结构的创新历程,以及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创新方向。
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北京市科协组织院士专家直接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平台,是将高端智力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的有效载体。截至2023年10月,北京14个区和经开区的科技类企事业单位已建起了8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共有96位两院院士、348位专家“进站”服务,发挥院士专家的智力资源,帮助建站单位培养科技创新团队,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形成创新成果,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年度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合作项目771项,共取得经济效益185.19亿元。院士专家推进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及转型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工作站得到了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