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科协之声”公众号 发布时间: 2023-12-13
12月6日,北京市科协联合在京部分高校科协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行2023年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科学点燃青春 学风点亮人生”座谈会。近几年来,首都多方力量坚持与青春对话,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在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学生群体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正,则事业兴旺,党无往而不胜;学风不正,则事业遭受损害,党受到巨大挫折。高度重视传播科技界及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秀典型科技人物的精神事迹,用先进群体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感召激励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至关重要,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学生群体更是树立良好学风的关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与青春对话,与年轻人对话和交流,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引领社会风尚的必然选择。
2023年北京市科协推出全国首档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邀请薛其坤、倪维斗、王乃彦等知名专家院士,带领高校和中小学学生组成“未来团”走进首都科研场景,全景式领略科技奇观,开放式对话科技大家,节目每周二晚在北京卫视播出,收视率位列同时段省级卫视前列,近期又通过北京科协抖音平台开展节目直播,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同时,该节目还作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第二课堂系列节目走进全国部分高校,有效提升了节目的观看率和影响力。目前该节目已经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创新创优节目”。
为了给青年群体树立榜样,近年来北京市科协还大力开展弘扬“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北京榜样”等荣誉表彰获得者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同时,北京市科协推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北京科学中心入选2023年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以52家在京全国基地和北京市级单位为基础,不断壮大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队伍,全年组织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场馆、进企业、上网络活动百余场,广受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群体欢迎。
首都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譬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传承空天报国红色基因,“学在北航,与国同行”学风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其连续推出“北航脊梁”系列校园大师剧,广受师生喜爱与好评;中国传媒大学发起的“光明影院”公益项目500多名师生志愿者参与其中,近5年来为视障人士一共制作了近500部无障碍电影,构筑了一条“文化盲道”;北京工业大学深入开展强作风、优教风、严学风 “三风”建设,用身边人的故事阐释好科学家精神,让优良学风成为更多学生,尤其是“00后”学生的人生底色;北京工商大学制定出台《北京工商大学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形成了“乐学、督学、助学、领学、励学、评学”六位一体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在70余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荟萃了一大批著名数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吴文俊等数学家的事迹激励了一代代青年人投身于科研事业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以老中青三代结合搭配,注重“师徒制”培养,在科研工作能力和作风方面形成了代际传承效应。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传承,传承不仅是文化的延续,更是潜意识的潜移默化。有传承,才有进步,才会有超越,这就是传承的力量。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具有复杂性、时代性、系统性等特点,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常态化和制度化。唯有如此,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才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在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中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作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在包括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内的青年、青少年群体中高举科学家精神的旗帜,引导其成长为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必将创造一个更为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