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干扰素α1b为中国黑色素瘤治疗开出新“药方”——三元基因创新药物发展2023院士论坛召开

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协   发布时间: 2023-11-29

11月2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三元基因创新药物发展2023院士论坛暨运德素治疗黑色素瘤的创新应用研讨会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作开幕发言,多位国内知名临床专家共同分享黑色素瘤领域卓越高效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经验,北京主会场及湖北、广东、山东等多地分会场共120余名科技人员现场参会。论坛得到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线上观看量2.7万人次。

大会主席侯云德在线发言表示,基因工程药物在我国医药产业和公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Ⅰ类新药,因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已在我国肝炎、新冠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中做出贡献,未来还有很多应用的可能。他希望,新一代的临床专家和药学专家继续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不断挖掘α1b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新优势。

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分会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教授高天文作题为《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探索》的报告,介绍团队以侯云德院士自主研发的国产干扰素α1b为基础,提出了黑色素瘤的“京西方案”。新辅助治疗具有能够快速明确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评估患者预后等明显优势。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金毅研究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副教授朱冠男,甘肃省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宋建民,分别作《天然免疫基因稳态蛋白——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干扰素α1b》《干扰素α1b治疗黑色素瘤的创新研究进展》《黑色素瘤治疗中不良事件的管理》报告,从干扰素α1b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黑色素瘤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处置等角度,分享了干扰素α1b结合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为中国黑色素瘤治疗提供的新思路、新方案。

本次大会还特别设立了病例分享环节,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杨吉龙主持。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纪明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杨柳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孙保勇分别分享了在临床中诊治的黑色素瘤病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粟娟、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陈勇和湖北省人民医院教授章必成参与个案讨论和点评,引发了与会者的深度思考。

此次活动是2023年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系列活动之一,建站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与会专家通过活动加强合作、深化交流,共同探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干扰素α1b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坚持“四个面向”,为推进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后续,北京市科协将继续以各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搭建市区两级科协、各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贡献科协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