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首都科学讲堂:科学顾问走进人大附中,讲解科幻电影中的科学——记第826期《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当幻想照进现实》

信息来源: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   发布时间: 2023-11-20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数字生命计划”不仅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也给观众留下了不少思考的空间——当意识离开了躯体,被存放在冷冰冰的网络当中,这样还能算是生命吗?影片中,最高算力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以及横贯天地的“数字生命”等科技元素,引发网友热烈追捧。如何将人工智能的硬核学科问题融入到影视作品中?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做到既脑洞大开又严谨?

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元卓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为师生讲解科学幻想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期讲堂得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的支持。

《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走进人大附中

王元卓首先从科幻作品的历史讲起。1869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科学幻想作品《海底两万里》中描述了“鹦鹉螺号”动力潜艇。25年后,1894年,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受到启发建造了“亚古尔英雄号”现代化潜艇。

“科幻是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或事实对未来或自然界的幻想。科学是对自然界事实规律的探索和总结,必须源于事实。科幻对科学发展有预言和推动作用,科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科学幻想的升华。”王元卓谈到科幻和科学的关系时说。

王元卓谈科幻和科学的关系

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一名大数据研究专家,谈起自己如何成为科幻电影科学顾问的经历,王元卓回忆说,“完全是一次偶然。”

2019年,《流浪地球1》上映的时候,王元卓带着两个女儿去电影院看了这部影片,上四年级的大女儿说有很多内容没看懂。于是,王元卓就一边给她讲,一边画了一些科学知识的讲解图。比如洛希极限是什么、引力弹弓是什么、太阳系到比邻星有多远、光速是什么、宇宙速度是什么,等等。不料,这些图被朋友发到了微博上,有超过1.5亿人次阅读,还上了微博热搜。很多家长给他留言,希望他继续用画图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让更多的同学都能从中学到科学知识。由此,他也被戏称为“科学家奶爸”。

王元卓手绘讲解《流浪地球1》中的科学知识

没有想到的是,自此以后,王元卓一发不可收拾,几年间先后出版了“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丛书,其中包括《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科学家奶爸的AI手绘》《科学家奶爸的智能体手绘》,分别讲了《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火星救援》《钢铁侠》《阿凡达》《头号玩家》《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和《三体》当中的科学知识。他选择宇宙空间、人工智能、智能体等领域的9部经典科幻电影,组织了90个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知识点,并形成彼此关联的知识图谱。“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丛书荣获10余项科普图书奖、3项科技进步奖。

王元卓在手绘科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21年6月,《流浪地球2》的导演组找到他,请他加入科学顾问组。王元卓将最高算力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以及横贯天地的“数字生命”等科技元素融入到影片中,引发网友热烈追捧。

《流浪地球2》中的最高算力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

讲座中,王元卓还介绍了目前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存在,它功能强大但并不完美,目前也具有明显的优缺点。”王元卓说。

最后,当谈到是否还会当“科学家奶爸”时,王元卓说,完全可以用ChatGPT来模仿他的绘画风格,替他出版《流浪地球3》AI手绘。

用ChatGPT设计的科学家奶爸的《流浪地球3》AI手绘的封面

人工智能能够预言甚至引领人类科技发展吗?您对元宇宙有何看法?为什么有些大学不让用ChatGPT?讲座互动环节,王元卓还回答了人大附中学生的提问。

人大附中学生提问

首都科学讲堂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北京科技报社协办。2023年,首都科学讲堂将继续采取定点演讲和流动演讲相结合方式,以北京科学中心为主阵地,广泛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学协会、科技企业、科普场馆等开展活动,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