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10-21
10月2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海淀区科协主办,北京减灾协会承办的2023年首都学术资源开放共享沙龙“数字地球数智共享,智慧防灾智融共建”专场活动在京举办。来自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气象局、产业联盟、高新企业等机构的10余位业界专家学者及青年工程师参与沙龙。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北京气象局局长、北京减灾协会会长郝丽萍出席并致辞,海淀区科协党组书记、常务主席陈鹏,海淀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传出席活动,北京减灾协会秘书长房志玲主持。
郭鲁钢在致辞中表示,智慧减灾是引导智慧城市安全幸福的基础,为城市运行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现代化技术保障。本次沙龙是北京市科协与北京气象局共同探索对接服务机制的具体实践,用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方式,推动气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郝丽萍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气象局愿依托北京市科协及北京减灾协会的平台,立足交叉应用和资源共享,研讨地球科学领域的防灾减灾创新实践,深化成果共享机制,拓展智慧应用场景,多方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
在上午主题报告环节,邀请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清华大学教授黄小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显、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冯敏、中国电子商会数字城市专委会秘书长魏冰等5位嘉宾作了精彩分享。许小峰以“沸腾的时代 崩溃的气候”为题,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黄小猛聚焦气象大模型前沿热点,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孙显基于“空天•灵眸”遥感解译基础模型,分享了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冯敏探讨了地学大数据科学工程的科研创新实践;魏冰介绍了围绕城市大脑建设运营的生态建设。参会嘉宾围绕信息技术加速地球科学大数据迭代更新、灾害风险防范迈入数智化时代等主题进行研讨,并就如何有效推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成果应用转化建言献策。
在下午青年工程师圆桌派环节,邀请3位“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代表——北京市气候中心正研高工栾庆祖、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工卢浩、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研冯琎,以及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研武于洁、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高工雷秀丽交流分享。栾庆祖从卫星遥感视角出发,分析了北京市近20年生态气象变化;卢浩以遥感GIS一体化为切入点,介绍从空间数据到空间智能的飞跃;冯琎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大气数值模式中的应用导引;武于洁探讨了基于空天地多源数据的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技术;雷秀丽分享了天河超级计算机应用及创新发展历程。
在城市大脑参观环节,青年工程师走进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中心,体验大数据涵盖的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城市交通、智慧能源等五大领域,了解感知网络、智能云平台、大数据中心、AI计算中心等新一代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多元智慧服务场景应用。
本次首都学术资源开放共享沙龙聚焦AI“数据、算力、算法”三大核心,探索高智能“防灾、减灾、止灾”的典型科学与工程创新运用,凝聚合力服务企业创新主体“硬功夫”,提升青年工程人才“软实力”,助力开放共享赋能跨界融合新思路,深度激发资源成果利用能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