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学术月活动预告 | 北京造船工程学会关于召开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创新论坛的通知

信息来源:北京造船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 2023-10-11

各会员单位、各会员:

为服务国家与北京市发展需求,推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造船工程学会计划于10月12日在北京举办海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创新论坛。

此次论坛作为第26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重点学术活动,将邀请海洋智能无人系统领域专家总结分析海洋智能无人系统产业面临形势、关键技术、发展重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技术研讨、产业展望,开拓思路、谋求合作,提出海洋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北京造船工程学会

二、指导单位

北京市科协

三、承办单位

中国舰船研究院

四、时间

10月12日14:00-18:00

五、地点

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

六、论坛日程

论坛采用网络直播和现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报告人简介

王震宇教授

华北电力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士,西安交通大学硕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IEEE、ACM等学会会员、高级会员和杰出会员,CCF计算艺术分会创会执行委员。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人才与科研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人才/学位/学科/奖励等项目的评审专家。主持参与过或正在主持一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资助的课题项目。申请专利十余项,其中大部分已经获得授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高水平论文五十余篇,有关成果已得到实际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等奖励。

研究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智能机器人系统。

马丽然长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副教授/博导。担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磨蚀与防护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Frontier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编委,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主持重大基础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长期从事薄膜润滑、超滑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16篇,授权发明专利32件、国际专利1件,论著1部,他引1600余次,先后多次被国际摩擦学学会ITC官网、Advanced Science News等多个国际国内学术网站专题报道。特邀报告14次(大会/Keynote报告5次)。获枫叶奖青年学者奖、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项目、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资助。

丛卫华研究员

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长期从事水声工程、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研究领域:水声工程,水声信号处理技术。

崔轶亮高级工程师

中国船舶信息研究中心四室副主任,《现代舰船》杂志主编,央视特约评论员,长期从事杂志出版、情报研究工作,主持执行大量专项研究课题,获得有关部队、机关好评。曾获“优秀国防科技情报期刊成果奖一等奖”;常年在央视四套、北京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台担任特约军事评论员。

张国川董事长

北斗时空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北斗民用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北斗应用专业委员执行主任、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委员。自1993年一直致力于导航、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2008年开始组合导航技术研发,综合运用无线电、通信、计算机、卫星导航、惯性定位等技术,组织研发GPS/北斗组合导航系列产品。申请专利30余项,获得实用新型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并荣获“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2012十大领军人物”。

李致朋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先后曾任新加坡国立材料研究与工程院、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院、美国国家标准局研究员,美国硅谷的世界500强企业首席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拥有从学术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的实践经验,掌握了新能源燃料电池及产业化制造的前沿核心技术,尤其是产业化的一线技术。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参与撰写10余本/篇专业丛书和行业综述论文,进行30余次国际会议的应邀专题报告,担任30多个国际一流杂志的专业审稿人,拥有50余项已授权的国际国内专利。

研究方向:双碳科学与技术;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能源转换和存储;绿色船舶;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储能电池;氧离子及质子传导陶瓷材料和器件;制氢-加氢-储氢的相关材料及技术;无人值守能源装置的传感和监控电子系统及软件;新型能源高效管控系统;数字能源;精准测控技术及设备等。

李军研究员

中国舰船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中国声学学会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访问会士(Visiting Fellow)。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水声专业组组员。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多项国防科技重大项目,是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主持研制过中低频和高频成像声纳(二维、三维)并参与研制过多型综合声纳。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完成人)和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主要研究方向:水声工程、声学自导和水声信号处理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