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协协同办公平台 |  移动端 |  EN |  公务邮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与文科的创新转向”高端论坛

信息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协   发布时间: 2022-12-08

12月3日,由科研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协、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共同承办的“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与文科的创新转向”高端论坛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许炜部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程维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科研处常静处长主持。来自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脑机接口、语言、旅游、管理领域的十二位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与文科跨学科创新研究这个主题,各位专家分别作了学术分享和前沿报告。本次论坛采用线上方式,并在高级翻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首次采用了线上同声传译。共计300余名师生云端参加了此次论坛。

参会嘉宾合影

许炜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意义概括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文科高校,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中,如何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内部的深度交叉融合,这是值得每一位高校工作者竭力探索与着力思考的。作为北京市科协基层组织,希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站位首都发展,聚焦创新引领发展,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积极助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程维在致辞中强调,今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我校必须思考如何聚焦于时代课题,发挥语言、旅游等学科优势,借助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等最新科技,在现有科研团队的基础上,探索它们与语言学、旅游、经济、管理等文科的交叉融合,由此促进我校文科的创新转向。

在上午的议程中,专家们分别基于核磁共振、脑机接口、眼动与脑电等不同技术手段,探讨了情绪神经基础、无创脑机接口技术、中文阅读与书写等前沿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罗跃嘉教授介绍了情绪的概念与评估、情绪的神经基础,回顾了课题组近20年来在情绪与注意、工作记忆、抑制、决策等方面的系列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情绪与认知二者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作用。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教授介绍了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最新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兴珊研究员从不同角度切入中文词切分问题,剖析了中文阅读与字母文字不同的独特认知机制,提出了面向中文阅读的本土化计算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张清芳教授考察了在汉语书写产出过程中是否存在语音中介以及词汇和亚词汇通路的加工机制问题,系统地探索了汉语书写产生过程的神经基础,发现正字法的激活早于语音激活。

下午的议程设立了语言论坛、旅游论坛。在语言论坛中,专家们聚焦双语词汇选择机制、双语经验与认知控制、语言加工时间进程以及口语产出中语音与正字法的贡献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桃梅教授综合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考察了双语产生过程中词汇选择机制的脑机制。并通过短期双语切换训练考察了双语词汇选择机制的可塑性变化。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瑞明教授从双语转换入手,基于fMRI 技术,探讨了双语经验如何影响认知控制的脑机制以及双语者在二语学习后在大脑功能、结构和静息方面的改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张亚旭副教授结合词汇歧义消解、句子和话语理解以及语用加工等不同领域的理论模型,从语言加工时间进程视角讨论了语言活动背后的心理事件与心理过程。而荷兰莱顿大学心理语言学及神经语言学Niels O. Schiller教授分析了正字法以及语音在口语产出中的不同作用,并在不同语言中对此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在旅游论坛中,专家们分别基于不同认知神经实验手段,综合考察了如何在消费者饮食行为、旅游、酒店管理中开展跨学科研究问题。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宛小昂教授采取虚拟现实、眼动、脑电、静红外技术等技术,考察了一系列物理和社会情境对消费者饮食行为的影响,旨在通过一系列与感官体验相关的物理和社会情景线索影响人们对食物的知觉、选择和摄入,助推人们的食物选择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式变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李师娜教授从国际旅游期刊的视角,针对旅游学科的体验感、非惯常环境、幸福感以及综合性强四大特点,探讨了神经科学与旅游的跨学科融合问题。华侨大学旅游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主任汪京强教授对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运用在旅游和酒店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目前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酒店和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李山石副教授详细阐述了皮肤电测度技术方法在旅游酒店中的研究,并提出了对未来旅游酒店领域研究的思考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在圆桌论坛环节,专家围绕“跨学科研究给您的研究领域带来了哪些变化?未来可能会怎样变化?”这个主题展开讨论。罗跃嘉教授等专家认为跨学科研究是每一个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已经出现了神经教育学、神经市场学、神经经济学等。学科交叉也会在研究问题、数据分析方法给本学科带来巨大变化。对于文科而言,关键在于突出自身的研究特色,取长补短,也需要对自己学科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有所坚持。可以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国际与国内的科研合作,可以将其融合到人才培养中。针对跨学科面临的挑战,Schiller博士认为,文科研究者并不需要掌握所有的其他学科技能,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学者合作,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训练研究生或招聘人员来弥补技术层面的缺失,完成跨学科研究。作为高水平的研究者,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好研究策划、提升团队合作效率,最后达到研究效率最大化。而对于旅游学科,李师娜教授等专家认为神经科学和旅游的交叉融合仍是一个新兴课题,神经科学建立在个人主义认识论上,但旅游学科却是应用型学科,研究问题涉及社会认知论,如何把两者结合仍是问题。而旅游情景大多是在室外,认知神经技术在室外的应用仍有一些局限性。此外,认知神经技术的掌握对于旅游科学来说仍是一大挑战。

圆桌论坛

本次高端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校基础科学部姚睿主任、旅游论坛主持人旅游科学学院雷铭副教授、圆桌论坛主持人英语学院吴建设教授以及“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诸多成员都聆听本次高端论坛,也积极参与了专家的讨论过程。大家一致认为,本次高端论坛汇集了国内外不同专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专家们畅所欲言,他们的深邃思考对我校探索文科发展之路大有裨益。而此次高端论坛也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总体布局下,推动外语类高校思考如何开展跨学科研究,不断推动文科跨学科创新转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与特色研究方向。

(内容来源: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